新闻动态

很多人说定位理论已经不适合互联网时代,但是很多互联网大佬都在运用定位理论。


雷军曾经在微博里晒出艾·里斯送给他的《21世纪的定位》。


周鸿祎在自传里直言是定位理论的信徒,他的 “奇安信” 的定位就是 “新一代网络安全领导者”,定位色彩特别显著。


周鸿祎说,一只大鳄鱼,你要打败它,在水里打,肯定打不过。但是,你把鳄鱼引到树上,猴子都能把它收拾了。互联网上,小公司打败大公司,改良没有出路,只能靠颠覆!


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:易贝网可能是条海里地鲨鱼,可我是扬子江里地鳄鱼。如果我们在海里交战,我便输了,可如果我们在江里交战,我稳赢。


定位理论认为,战胜行业领导者的关键,就是不要在领导者占据优势的领域竞争。


有很多区域是领导者的弱势:狭窄的、细分的赛道;领导者看不上的赛道;领导者看不懂的赛道;领导者看懂了也做不到的赛道。


回顾一下微信的成功经验


顺应已有认知:一词占领心智,名字很重要


孙中山在没有发现 “革命党” 的名字之前,一直自称 “造反党”。一词之差,意境相差很远,可见名字的重要。


可口可乐在没有发现 “可口可乐” 的名字之前,中文名字居然是 “蝌蝌啃蜡”。看到这个名字谁能喝得下去。


微信的名字,脱胎于短信,看上去像新一代的短信的感觉。比同类产品好很多:网易的易信、小米的米聊。一看就是网易家的产品、小米家的产品,没有一个第三方的独立感觉。


如果微信叫 “腾信”,是不是感觉就差很多。当然,阿里的 “来往” 名字也很好,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名字的问题。


起一个好名字的心法是外部思维,从用户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局限于企业内部思维。外部思维的转变在于你意识到,不论多大的企业多么强势的品牌在用户头脑中都是一个词而已。


微信的品牌命名体现了微信团队的用户思维: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,而不是从企业内部出发看世界。米聊内置在小米手机中,以每年几千万部的出货量,米聊的装机量也接近一亿了,但还是微信胜出。


是因为米聊流量不如微信吗?并不是。另一个聊天软件陌陌定位陌生人社交,流量远远不如米聊,随着用户增加还导致拓机,服务器瘫痪。但是当服务器再次运转之后,需要陌生人社交的用户就又回来了。


陌陌的成功证明心智能量巨大。在心智中占据一个位置,极其重要,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流量。


不同胜过更好:不同于QQ


具体的顾客场景是:顾客像取充电宝一样取电动车电池,电池是厂家的,顾客只租不买。


QQ一直不受高端用户待见,因为太花哨。QQ秀、各种皮肤、会员、积分、升级月亮太阳,整个产品透着一股乡村民族风的气息。


同是腾讯公司的产品,微信一旦被认为是第二个QQ就不会有出头之日。所以微信的风格就是和QQ截然相反,追求极简的风格和品味。这样才能赢得高端用户的选择,在微信出现之前他们宁肯用MSN也不用QQ。


不同胜过更好。不同的东西更能够引起心智的关注,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
心智已经有一个豪华的汽车了,就不需要第二个,但是心智需要另一个驾驶体验更好的汽车;心智已经有一个经典的可乐了,不再需要第二个,但是心智需要另一个年轻的可乐;


陌陌、钉钉、脉脉等成功的社交产品都不是第二个微信,而是一个不同的产品。现在可以回答上一段里遗留的问题,来往的失败是因为阿里要做第二个微信,而不是第一个来往。


钉钉是阿里的另一个产品,没有定位熟人社交或陌生人社交,而是定位商务沟通社交,避开了微信的心智高地。


抢先定位和资源定律:启动幂律法则


抢先定位能够成功,是因为第一个出现的品牌启动了幂律法则。幂律法则就是强者恒强,微信先吸引了第一批用户,然后用户本身就会带来用户。


微信上线433天,用户达到1亿,上线两年,用户达到3亿。过了某个临界点,微信什么也不用做,用户本身就在增长。


这一点当然离不开腾讯强大的引流功能,但更重要的是启动幂律法则的思维。


微信版本不断更新——导入通讯录好友、导入QQ好友、附近的人、摇一摇、漂流瓶、二维码名片——本质上就一件事:引导现有用户不断添加好友,为微信增加新用户。


有趣的是,微信和陌陌在同一天上线 “查看附近的人” 功能,而米聊就此止步于熟人社交,等到清醒过来之后已经为时已晚。可以说,上线查看附近人功能,是微信和米聊竞争的关键节点,这个功能使得微信迅速增加了大量用户,跑过了生死之间的临界点。


那么为什么米聊没有想到呢?产品经理梁宁这样解释:


雷军少年得志,非常年轻就成为了中关村的大佬。他的世界一直非常拥挤,他的时间极端宝贵。他个人的需求就是提升与熟人间的沟通效率,没有需求认识一个陌生人。


张小龙和唐岩是曾体验过孤独与弱势的人,所以他们有与陌生人建立连接的需求,并且对和陌生人交往过程中,压力点的体验非常清楚。


区别是什么,注意一些细小的点,比如“表情包”。人为什么要在交流的时候使用表情?其实是因为用户很多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词汇。


QQ最早就在表情包上下功夫,帮助想表达却老是觉得词不达意的宅男宅女,用一种更轻的思考方式传递自己的想法、感觉、情感。


长于沟通、长于说服的雷军、马云,出品的通讯工具,从来不在表情包上下功夫,因为老板没有被辞不达意困扰过。


在米聊上,你发了一个信息会有信息状态,如果对方读了就会从“已发送”改为“已读”。而微信没有这个设置,为什么?腾讯的高层为了这个点,讨论了好几天,最后还是觉得,这一点点功能会给对方心理压力太大,还是决定不放。


增加了“查看附近的人”功能以后,微信的用户从400万达到了2000万,与仍然专注熟人社交的米聊拉开了差距。随后的迭代里,微信3.0推出“摇一摇”功能。3.0之后,微信用户上亿,米聊的峰值永远停留在了3000万。


战略来自有效的战术,创业者应该身处一线,使用自下而上的外部思维思考问题,而不是在远离市场的办公室里做决定。


远离腾讯的固有弱点,克服优势反制


每一个强大的事物都有弱点,这个弱点是其优势的反面,因而是很难克服的。


如纯净水的优势是纯净,固有弱点就是过于纯净,缺少营养成分。这个固有弱点就是天然水的机会;如可口可乐的优势是经典,固有弱点就是传统,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,这个固有弱点就是百事可乐的机会;如肯德基的优势是标准化快速出品的汉堡,固有弱点就是油炸非健康,这个固有弱点就是真功夫的机会。


作为后来者,要善于利用领先者的固有弱点。作为领先者,要有意避免自身的固有弱点。


强大如腾讯也有自己的固有弱点:腾讯无线移动运营商关系太好,其收入的大部分来自他们。而微信这种产品本质上是颠覆移动运营商的市场的,所以对方不允许腾讯无线开发这类产品。


事实上和微信团队同一时期,腾讯内部有几个团队也在开发同类产品,但是因为移动运营商的关系,他们的产品没法完全脱离移动运营商的限制。


微信团队不属于腾讯无线事业群,办公地点在广州,也远离腾讯的大本营深圳。这就给了微信团队空间和机会,没有被腾讯的强大优势反制。


马化腾对此有清醒的认识:


我想举柯达的例子。很多人都知道,柯达是胶片影像业的巨头,但鲜为人知的是,它也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。然而,这个掘了胶片影像业坟墓、让众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发明,在柯达却被束之高阁了。


为什么?我认为是组织的僵化。在传统机械型组织里,一个异端的创新,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,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战略、优势相冲突而被排斥,因为企业追求精准、控制和可预期,很多创新难以找到生存空间。


远离大本营能够避免路径依赖和组织僵化。把微信事业部放在广州,是微信能够孵化出来的重要条件。在腾讯总部,所有人持有的都是个人电脑时代的思维,整个腾讯也停留在个人电脑时代的价值网络里,这个网络如此诱人、便捷、高效因而极度封闭、局限和滞重。


和马化腾一样,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也持有同样的观点。在iPad出现之后,贝索斯意识到这款产品会颠覆图书出版行业,准备打造自己的电子书应对竞争。


贝索斯把新产品的基地设在远离亚马逊总部的硅谷。不只是在物理上的隔离,贝索斯认为负责这个产品的人也应该从亚马逊的非明星业务中选出。最终贝索斯选了负责纸质书业务的凯塞尔。


凯塞尔觉得没必要远离总部西雅图,也觉得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部门负责新产品。用内部思维开看,谈纸质书版权的时候顺带把电子版权谈了就行了。但是贝索斯认为,这样就不可能真正把握电子书的潮流,因为还是纸质书的思维方式。


贝索斯说,你的工作就是干掉你原来的生意,让所有做纸质书的人都失业,包括亚马逊。


回到起点,重新定位


斯宾诺莎说,任何规则都是否定;彼得·德鲁克说,企业是社会的器官;艾·里斯说品类本身会消失,企业要不断壮大品类。


斯宾诺莎是从哲学层面指出,任何一个定位本身都是局限。定位明确让你更容易进入心智,也会局限你的发展;


德鲁克的企业社会器官论,是企业存在的第一性原理,相当于法律中的宪法。定位理论要在这个第一性原理下运行,否则就会失效;


艾·里斯说,品类本身会消失。企业要正确把握品类分化趋势,用多品牌捕捉多品类,最终形成品牌大树。


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产品,但是微信并没有局限于这个定位,而是从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出发,不断回到起点重新定位自己。


微信的定位已经不是社交产品,而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门票。微信已经不满足于社交产品这个功能,而是在这个功能之上添加了支付、购物、出行、城市服务的功能。每一项功能都意义重大。


品类是品牌的基础,品类的壮大才能造就品牌的繁盛。品牌寄生在品类之上,当品类消失,品牌也会随之消亡。


如杯装奶茶这个品类萎缩之后,香飘飘也随之萎缩。当通信手机的品类受到了冲击之后,品类之上的品牌诺基亚也出现了危机。


由于移动互联产品不同于实体产品的特殊性,微信、美团、阿里一直都在尝试拓展自己的边界。品牌定位明确当然是好的,但是企业定位不能等同于品牌定位,而是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环境,不断拓宽自身品类。


竞争并不只是来自品类内。如果贝索斯只是把图书出版业当作自己的竞争对手,也就不会有kindle诞生了。


为何来往、米聊、易信都失败了


幂律法则


幂律法则就是强者恒强、弱者恒弱的自然规律。关于幂律法则,最知名的算是二八定律:20%的人占有80%的财富,剩下的人分享那20%的财富,国家之间也是如此。


而其实关于财富分配,不只是20%的国家,占据80%的财富这么简单。


而是全球最有钱的388人拥有的财富,等于全球最穷的25亿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。这是2010年的数据。


在2015年,这个数字是62人。在2017年,是8个人。也就是说,一张餐桌就能坐下几乎全世界的财富。财富越来越集中,就是幂律法则效应。


幂律法则还被称为 “先发优势” “马太效应”,一开始一点点的小的优势,会形成巨大的叠加效应,最终成为巨大的优势。


巴菲特在讲什么是公司的护城河的时候指出,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优势是强大的护城河。例如可口可乐遍布全球的渠道网络和销售形成了规模优势,规模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,生产成本又扩大了规模优势。


当微信用户从5000万到达1亿后,就不需要人为地开发用户了,社交网络的幂律法则效应让微信在两年后自动获得了新的2亿用户。


心智难以改变



难以改变的原因是,心智一旦产生认知,就启动了幂律法则。


2009年11月,新浪微博上线。2011年2月5日,腾讯微博也上线了。从流量方面看的话,腾讯的流量无疑远远超过了新浪,甚至是新浪的几十倍、上百倍。即使拥有这样庞大的流量规模,腾讯微博最终也难以撼动新浪微博的位置。


新浪究竟赢在了哪里?赢在了认知。新浪早于腾讯14个月的时间推出了微博业务,而这14个月是决定性的,在互联网时代足以构建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认知。仅仅在2年之后,2013年11月,腾讯宣布微博事业部门进行内部转岗。


同样是腾讯的案例。2011年1月,腾讯推出了基于移动端的即时通讯工具,并将其命名为微信。2013年,阿里巴巴推出了“来往”,试图与微信竞争。马云曾经甚至要求阿里员工在“来往”平台添加至少100名好友,足以看出他对“来往”的重视程度。


事实上,阿里平台的流量并不比腾讯少,但“来往”依然没能在这次竞争中取胜。2014年,“来往”用户量为3778万。到了2015年,市场上已经基本听不到“来往”的声音。同年,“来往”更名为“点点虫”。


新浪赢在了认知,更是赢在了幂律法则。最开始做微博的新浪获得了第一批用户,第一批用户吸引了更多的用户。


更多的用户带来更多的反馈,新浪微博的用户体验就做得更好。更好的体验又带来更多的用户。形成了对新浪微博极为有利的幂律法则。



能够威胁微信的,不会是另一个微信


因为微信已经是熟人社交软件第一选择,更多的人选择微信就有更多的人选择微信。


到了某个节点,人们选择微信就是因为其它的人也在用。微信早就过了这个节点。


在熟人社交软件市场,微信是幂律法则的受益者。第一个出现的软件可能并不完善,但是更多的用户给了她足够的反馈,足够的反馈又带来更多的用户,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。


不同胜过更好。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经典的可乐,但是会选择一个年轻的可乐;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快马车,但是会选择一个不同的汽车;


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尊贵的汽车,但是会选择一个驾驶体验更好的汽车;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纯净的饮用水,但是会选择一个含有矿物质的饮用水;


心智不会选择一个矿物质更多的饮用水,但是会选择一个天然含有矿物质的饮用水;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结实的手机,但是会选择一个可以上网、听歌、玩游戏的手机。


不同胜过更好


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好的微信,但是会选择一个可以陌生人社交的软件;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好的微信,但是选择一个可以用于职场社交的软件;


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好的微信,但是会选择一个可以用于同性恋交友的软件;心智不会选择一个更好的微信,但是会选择一个用于移动办公的软件。


易信、来往、米聊和头条、快播、锤子发布的软件,哪个更像一个更好的微信?哪个是一个不同的微信?


马化腾曾说,打败微信的,不会是另一个微信,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。我看以上6个产品,都是另一个微信。


因为即使是马化腾,也不能在微博上挑战幂律法则;即使是马云,也不能在微信上挑战幂律法则。如果新产品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微创新,就不可能威胁到微信的地位。


跟随者的任何创新都可以被领导者模仿,然后用规模优势碾压。


启动自己的幂律法则


杰克·特劳特说,不同胜过更好。因为一旦不同,你就启动了属于自己的幂律法则。


杰克·特劳特又说,他以为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,但很多时候都是徒劳无功,每个人思维系统都是独特的,很难被改变,即使你是对的。


“我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天主教徒,我的人生很像西部片里的克林特·伊斯特伍德。他走到一个小镇,杀死一批坏人,我走入一家公司,杀死一批错误的理念。但是世界并没有改变,他离开小镇后,坏人又会出现,我离开公司后,错误的理念又会东山再起。”


陌陌能活下来,不是因为它改进了微信的用户体验,而是它走了与微信不同的路线:陌生人社交。


陌陌并没有和微信正面开战,而是做了微信做不到的事情:微信在用户认知中是熟人社交,一旦微信也做陌生人社交,那它就不是微信了。


同一批用户,当他要跟同事、同学、亲戚联系,会用微信。当他跟陌生人社交,就会用陌陌。所以人群定位是一个伪概念,因为同一个人群会有不同的心智。


定位的概念只有一个,就是心智定位。同一个心智会存在于不同的人群中,当我们说年轻人,我们说的是一种认知、心态和情绪,而不是生理年龄上的年轻人。


陌陌的成功,在于不同的心智定位。更好的产品最大的命运是被领导者模仿和碾压,只有不同的产品才能逃离领导者的幂律效应,启动自己的幂律效应。


脉脉的成功也是一样的路径。


微信是生活熟人社交,你想在职场上认识陌生人就没办法通过微信来实现。可能某个你想认识的人,正是你发小的大学同学,但是你在微信上看不到。


脉脉可以做到。


脉脉把 “六度人脉” 的理论在社交软件上实现了,你能从自己的人脉关系里找到你想认识的陌生人。


微信是生活社交,脉脉是职场社交。脉脉聚焦于微信触及不到的领地。


服务脉脉的火橙专家把这个定位描述为:打通职场人脉。


640-5.jpeg


另一个更重要问题是:你如果防止阿里和腾讯也做职场社交软件呢?脉脉有一个任何大厂都做不到的事情:匿名社区。用户可以在这个社区里吐槽任何一个大厂。


试想一下,如果是阿里系的职场社交软件,阿里的人敢在匿名社区吐槽马云吗?如果是腾讯系的软件,腾讯的人敢在匿名社区吐槽马化腾吗?


坊间传说有多个大厂联系脉脉,要求关闭匿名社区里对自己的吐槽,都被脉脉拒绝了。因为这正是脉脉相对于互联网巨头们的优势。


脉脉的另一个对手是领英,领英是源于美国的职场社交软件,比脉脉更早进入市场。但是它的问题是不懂中国用户,其主要联络的方式还是用邮件。


这就像马云评论易贝时说的,易贝网可能是条海里地鲨鱼,阿里是扬子江里地鳄鱼。在扬子江里打架,阿里稳赢。


对脉脉来说,领英就像是海里的鲨鱼,因为它不懂扬子江的水性,所以脉脉稳赢。


火橙专家的作用首先是帮助脉脉梳理清楚了定位,然后从正确的定位出发拍了广告片。


年入7.6亿的Blued


Blued是专为LGBTQ(性少数人群,包括女同性恋、男同性恋、双性恋等等)提供服务的社交APP。


据报道,Blued的用户主要为男性。截至2020年3月31日, Blued已拥有超过4900万注册用户。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在600万月活用户中,海外月活用户数占比超49%。


和陌陌相比,Blued的路线更聚焦,甚至可以说是异曲同工。如果说陌陌是从微信的社交蛋糕中切割了一块陌生人社交的市场,那么Blued则是从微信的社交蛋糕中继续切割了一块性少数人群的社交市场。


我们认为社交市场还有机会,就是沿着这个逻辑继续细分和聚焦:Blued的主要用户为男性,专门为女性同性恋者服务的产品还没有代表品牌。


社交产品的进化是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:微信最初也有陌生人社交,摇一摇和附近的人功能一度为其增加了大量用户,但是微信的主要用户还是熟人社交。


陌陌出现后,微信就成为了熟人社交产品,这是陌陌对微信的重新定位;陌陌也有性少数人群用户,Blued出现后,陌陌就成为了性多数人群的社交产品,这是Blued对陌陌的重新定位。


未来也会出现专为女性同性恋者服务的社交产品,重新定位Blued为男性和双性的性少数人群社交产品。


甚至男性同性恋、双性恋、女性同性恋领域都会出现一个专家品牌。


如果你是移动互联社交产品的创业者,最好从这个路线去思考,而不是在别人家的战场上做微创新——开发直播带货的新玩法、开发专属人群的服装品牌、与其他品牌做联名款等等——这些都逃不过幂律法则的吞噬。


马云的来往都做不到的事情,你就别惦记了。


总之:


定位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依然有效,甚至更加有效,因为竞争更加激烈,你必须给顾客一个选择你而不是别人的理由。


尤其是顾客主权的崛起,让每个创业者都必须极端重视顾客主动选择的力量。而定位理论在商业理论中的 “定位”,正是解决这个问题。


别再听那些 “定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失效” 的观点了,它们除了给你增加焦虑之外别无用处。


上海火橙品牌营销咨询有限公司      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465号德必上海书城27楼      电话:021-62272293   沪ICP备13022380号-2